从几百平方米零星的实验室到7000多平方米面向全校开放的平台;
(相关资料图)
从仪器设备台套数偏少、品质不高到人均台套数充足且仪器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
从承担6个学院1600人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到承担14个学院6000人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
这是兰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5年的成长历程。从破除万难初步成立,到如今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教学中心人员在变动、机器在更迭,唯一不变的是爱岗、敬业、节俭的团队精神。
实验讲解。
“团结实干是我们的传承”
1998年,兰州大学化学系作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实验课程、实验设备及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重新整合,成立兰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起全校化学实验课程任务。
在此之前,这些都归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资源集中,就意味着要打破大家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模式和惯性。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心现任主任沈永雯说,在学校和化学系的支持下,中心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建章立制、架构体系,并提出了“淡化专业、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方针和“体系重组、增新减旧、融会贯通、综合提高、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学生正在做实验。
方向有了,中心的发展也慢慢步入轨道。中心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基础训练—科研训练—就业实践”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想,构建了教学科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建设了兰州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12年、2013年先后获批为“十二五”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称号。
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沈永雯说,“在25年里,中心人员在新老交替,但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持续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一直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改革创新是我们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中心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以绿色化学为导向,立足科研优势,加强科教融合,在教学中强化学科前沿知识,强调科研成果进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并结合实际开展了线下为主、线上辅助的实验教学。
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上获奖。
同时,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中心构建了“基础技能训练—科研创新训练—就业创业训练”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以一流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支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了高水平师资、优质平台和前沿科研课题向本科人才培养汇聚。
“预备实验一直是中心的优良传统,我们会通过开展预备实验、集体讨论后统一教学标准和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研讨,确保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在沈永雯看来,中心正是通过集体备课、教指委规划、青年教师培训等措施,建立健全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了高质量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
有了高质量实验教学的有力支撑,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也显现出了优异成果。近六年来,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0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特等奖3项,西北赛区一等奖4项;在近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一、 二、三等奖各5项,特别奖3项……“学生扎实的实验功底和创新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也成为重点科研单位争相争取的研究生优质生源。”沈永雯说。
“勇于担当是我们的使命”
作为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了日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有趣有益的化学科普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也是中心的职责所在。
科普进校园。
沈永雯还记得走进平凉市峡门乡小学和天水中滩镇中心小学的两次科普活动。“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大象牙膏、神奇的紫甘蓝、牛奶彩虹等多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求知欲很强,每一个人都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也是这一次的活动,让沈永雯对如何更好完成科普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相比城市的孩子,乡镇的孩子较少拥有这种受到科普教育的机会,尤其我们地处西部,更要结合地方需求,做有特色的科普。”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中心面向中小学生进行化学科普,形成了“探索化学之旅”和“科普进校园”两个系列活动,先后开展科普活动17次,受益学生达3000余人。此外,中心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竞赛、甘肃省首届、第六届大学生化学竞赛,以及多次举办“西部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联席会化学化工组会议”等培训和会议,为企业及地方高校培训人员千余人次。
“我们通过有趣有益的化学科普,目的不仅在于教授科学知识,更在于在中小学校传播爱国报国、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星星火种。”沈永雯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